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氧气对铜氧化生成氧化铜

【平铺的目的】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小气球的用途】

  1. 形成封闭体系;

  2. 缓冲气压。

【陶土网的作用】使装置受热均匀。

【原理】

(1)+2Cu+OA2ΔCuO

【观察到的现象】

  1.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2. 气球先变大再变扁;

  3. 测得m1=m2

【方案二】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用砂纸打磨干净的目的】除锈。

【倾斜的目的】使小试管中的CuSO4(硫酸铜)溶液流入锥形瓶

【原理】

(2)++Fe+CuSOA4Cu+FeSOA4

【观察到的现象】

  1. 铁丝表面出现气泡并有红色物质析出

  2.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3. 测得m1=m2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非封闭体系下的实验

【实验5-1】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逸出

【实验】记第一次所称质量为m1,第二次所称质量为m2

【原理】

(3)+()++NaA2COA3+2HCl2NaCl+HA2O+COA2

【观察到的现象】

  1. 固体粉末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2. m1>m2。(原因:有CO2生成逸出)

【实验5-2】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实验】记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分别为m1m2

【原理】

(4)+2Mg+OA22MgO

【观察到的现象】

  1.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MgO颗粒)

  2. m1m2无定量关系。(原因:有一部分MgO作为白烟散出)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1.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等,体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如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事项】

  1.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 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书写规范】

  1. 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在短线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

  2. 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通过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再将短线改为等号。

  3.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同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号。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见书本。